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登录  免费注册   手机访问  
当前位置: 艺术金融网 > 绘画 >

书画之外谈学艺

时间:2020-08-04 17:43来源:中国艺术金融网 作者:网络 点击:
很多亲朋好友和同事们都很惊讶:一辈子未曾见你练过书法学过
  

很多亲朋好友和同事们都很惊讶:一辈子未曾见你练过书法学过画画,怎么一退休一出手“书”与“画”都颇有“范”,称我是“无师自通”。

 

其实,这只是我退休后的爱好而已。我所写所画的充其量只够一个初学者的水平。这水平还是得益于一辈子的积淀的。

 

我从小就爱上中国哲学,《中国古代哲学故事》和《中国古代哲学史》都是在少年时代读的,知道中国哲学中的“道”贯穿于诸子百家、三教九流之中,浸润于四书五经、经史子集之间;知道“道”是“先天地生”“为天地母”“是谓天地根”,是仰观俯察天地万物的总规则,又是天地万物自然变化状态和运动状态的总规律。

 

在读这些哲学书籍的同时,我也把家里的一些画论和画册翻了个透,觉得中国画的线条疏密、墨色涂浅、画面黑白与空间布局的巧妙留白,似乎与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有某种联系,“道”不外阴阳,阴阳不外“道”,两者相互包容。这有可能是我现在只画黑白画,不画彩色画的原因。

 

我从小酷爱读书,家里也有很多碑贴和字贴,少时也有过“描红”和练字。后来又教了一辈子的中学语文和大学语文教材教法,对汉语言文字比较敏感。汉语言文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表意性文字,给人哲理性和诗意性的美感。尤其是“今不乖古”的汉文字传统,从甲骨文到鸟虫篆、古籀、大篆、小篆、柰书、行书、楷书、草书、一脉相承。汉文字构成的“六义”则使其成为书法艺术的条件,象形、形声、指示、会意、转注、假借,使其透出自身的造型、表意的广阔变化空间和天穷意境。这可能成为我现在书法的基础。

兴许是上述的原因,让我觉得无论是书法艺术还是绘画艺术,都与文化的熏陶、浸润分不开。即是说,艺术与文化水乳交融,相辅相成。

 

无论是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,都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尤其是中国古代哲学为基础的,我自觉地把中华优秀文化,尤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精髓反映在书法和绘画实践中。总认为,没有文化涵养和文化修养是学不好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的。毕竟,一个人的文化涵养和文化修养影响着一个人的艺术感知能力、艺术思维能力、艺术逻辑能力和艺术空间整体架构的驾驭能力。


 

我甚至认为,其他艺术,如京剧表演和歌唱艺术等也是这样。如青年歌唱艺术家李玉刚,之所以能带着他的作品《昭君出塞》走遍世界的舞台,成为一名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者,就在于他始终心怀敬畏,不断研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把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,并从中获得灵感和动力,对“昭君出塞”有了独特的理解:代表了一种“和”文化与民族团结精神,是跨地域、跨民族文明对话的成功范例,契合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使命。丝绸之路绵延万里,使者相望于道,昭君作为丝路上的美丽使者,她以“和”勾勒壮美情怀。而李玉刚作为当代使者,弘扬丝路精神,通过自己的作品和歌唱,讲好了“一带一路”的中国故事,获得了成功。

 

只有“尊德性”而“道问学”,才能“致广大”而“尽精微”。阅读、歌唱对艺术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。我在习书学画的同时,总是与阅读、歌唱融合在一起。我重读了《中国古代哲学史》,新读了《中华文明史》《世界文明史》《中国哲学思潮发展史》《中国民俗史》《中国俗文学史》《中国皮影艺术史》《古代建筑史》《南画十六观》《洛书河图》《美的历史》《501位艺术大师》《十九世纪欧州艺术史》《世界电影史》等,我还利用读书和习书学画的间隙唱歌,一本《歌海——中外歌曲》,里边2000首歌,我起码能唱一半。我坚信,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是互通互用,相互促进的。

“心体明即道明”。仰观天文,俯察地理,观鸟兽之文,以类万物,都是人们耳闻目见、亲身感受的,负载着观者的内心认识和情感指认。同理,习书学画所体现出来的思想、情感、审美和格调,以及表达出来的价值观、人生观、世界观,甚至宇宙观,都是对自然、世界、人生、艺术的理解和驱使。一个人的生命、情感、思想、精神的丰盈和深刻,决定其作品的格调、韵味、神采、风骨和境界。

 

文化和艺术的力量在于积累、传承和发展。正如流泉之外有瀑布,瀑布之外有深潭,深潭之外有溪流,溪流之外有江河,江河之外有大海,大海之外有大洋一样,我的习书学画力求在积累、传承、发展上下功夫,有流泉形成大海、大洋的大气度、大胸怀、大格局、大境界,不能做“井底蛙”,也不能做“篷间雀”。


我的习书学画还得益于孔子的“人道”、老子的“天道”和《易传》融突儒道的天地人“三才”之道的提醒,总觉得在书法和绘画中要渗透、呈现“阴阳、柔刚、仁义”的的内容,使三者融合和统一。正因如此,我总认为习书的田园在传统书林,学画的田园在古今生活。书法和绘画在技,更在道;在形,更在心;在师传,更在实践;在临摹,更在创新。无论习书或学画,一方面要守住传统,尊重传统谨严的规范和法度;另一方面又要坚持鲜明个性的渲染和张扬。最终,书出来的是自己的字,绘出来的是自己的画,体现出来的都是自己做人的品格和人格。说到底,学艺术就是学做人,学做人也离不开艺术。

 

习书学画是寂寞之道,又是寄情历史、纵情天地之道,更是参透世间、澎湃情性之道,可以“笼天地于形内,挫万物于笔端”,无不乐哉,快哉,畅意哉!

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热评推荐:
大都美术馆呈现俄罗斯百年油画

经过长达一年半的筹备,“俄罗斯特列恰科夫国家画廊藏品展(1894-1980)”和“尼古拉·菲钦油画巡展” 12月6日在北京大都美术馆开幕。大都美术馆馆长靳尚谊谈到展览引进缘起称:“由于历史的原因,我国艺术界和艺术爱好者对俄罗

指上生花:一音禅师指墨画兰

一音禅师,法号演音,字一音、石头陀。俗名宋歌,山东人。剃度于安徽九华山大觉禅寺,受具足戒于广东乳源云门山大觉禅寺。师从当代禅门泰斗净慧老和尚习禅,为中国当代书画禅僧。

书画家请用作品说话

古语云:英雄不问出处。画家、画展是用作品说话,画家作品不好出身好好像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。我们什么人能被称为画家呢?就应该是在绘画方面有一定的成就与个性。尽管在艺术发展的取舍

200多年前画家笔下的西湖是什么样

  本次展览以明末清初文人书画家为主体,上至明嘉靖时期书画藏书家、武汉汉阳知府的孙克弘,下至清光绪年间翰林院修撰的夏同龢,横跨三百多年的历史,其中包括收藏巨子兼书画家项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