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登录  免费注册   手机访问  
当前位置: 艺术金融网 > 人物 >

书法人物•徐磊

时间:2020-08-13 14:46来源:中国艺术金融网 作者:网络 点击:
徐磊 ,笔名山石。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副教授,书法艺
  

徐磊,笔名山石。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副教授,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。

 

中央美术学院王镛工作室书法硕士,寸耕社成员。广东省书协会员,深圳市书协理事、深圳市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、深圳福田区书协副主席。2017年被广东省评论家协会提名为“广东省女子书法十家”。
 

徐磊

 

对于艺术(包括书法)的学习与创作,我认为最为重要的是审美观的确立,审美高度决定了艺术学习与创作的高度。但审美观也并非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,这是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。在我开始书法学习之前,由于天性和家庭的影响,已经倾向于拙朴、雄厚、苍劲等非妍美一路审美风格,当追随王镛先生研习书法后,更是确认了先生那种“大、拙、古、野、率”的风格是自己向往的书法审美追求。

 

学书伊始,我便主攻行草书。从《圣教序》入手,于颜鲁公、米南宫和王觉斯的行草书临习最为着力。同时从其它书体中汲取营养:通临《峄山碑》、《袁安碑》、《散氏盘》,浅尝《石门颂》、《曹全碑》、《张迁碑》,追摹颜楷、魏碑、文徵明小楷等,碑帖结合,博采众家,取法寻道。书法研习的过程中关山重重,要过审美关,要过技法关,要过临摹关,要过创作关,要过文字关,要过文学关……每一关都会不断升级,无休无止。临摹和创作总是并行共进、相互补给,全过程都是在锤炼基本功,全过程也都在寻求表达自己的方式,没有完美。

 

临摹经典法帖是书法学习的唯一途径,而创作是检验临摹效果的最终方式。所以在临摹中要自己设定课题,带着问题意识进行临摹,而非简单描摹,追求形似。这是一个不断深入、层层进阶的过程,面对经典能够观察、体会、理解到什么,决定了你在创作中能够表现出什么,创作不应该止于具有经典的出处与面目,而应是方法上的综合运用、融会贯通。只有重视方法论的研习,才能够更有高度更加深刻地去理解面目问题。面目其实是在传统的方法、规则支撑下的个性化翻新,能够不拘泥于传统之形而承袭传统之法,这样的作品更具有技术含量与艺术探索价值。

 

我最初几年的书法创作靠的是胆量、是狠劲儿,所以书法风格非常豪放,大家看了都认为是男性的作品。但随着学习的深入、水平的提升,懂得越多越“胆小”,于是我从以前很少涉及的楷书、篆隶等较为内敛稳重风格的经典中去扎实自己的书写技法,强化书写细节的训练。

 

书法学习是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,每个阶段都会有瓶颈。解决瓶颈的办法并不只是大量的书写练习,反而有时需要停下来,从其它方面去补充营养,如绘画、篆刻、阅读……“字外功夫”是促进书法进步的良药。

 

习书十多年来,我深刻体会到书法研习中抽丝剥茧般的艰难深入,点滴进步都实属不易。能让我坚持下来并充满信心的原因只有一个:即跨入经典书法审美的门槛并觅得正确学习方法的钥匙。即使创作中存在再多的问题,我也知道自己缺少什么,需要补足什么,这样努力便有了方向。明确了方向,人才能勇往直前,所向披靡,无怨无悔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

 

攻玉斋山石徐磊

徐磊

 

对于艺术(包括书法)的学习与创作,我认为最为重要的是审美观的确立,审美高度决定了艺术学习与创作的高度。但审美观也并非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,这是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。在我开始书法学习之前,由于天性和家庭的影响,已经倾向于拙朴、雄厚、苍劲等非妍美一路审美风格,当追随王镛先生研习书法后,更是确认了先生那种“大、拙、古、野、率”的风格是自己向往的书法审美追求。

 

学书伊始,我便主攻行草书。从《圣教序》入手,于颜鲁公、米南宫和王觉斯的行草书临习最为着力。同时从其它书体中汲取营养:通临《峄山碑》、《袁安碑》、《散氏盘》,浅尝《石门颂》、《曹全碑》、《张迁碑》,追摹颜楷、魏碑、文徵明小楷等,碑帖结合,博采众家,取法寻道。书法研习的过程中关山重重,要过审美关,要过技法关,要过临摹关,要过创作关,要过文字关,要过文学关……每一关都会不断升级,无休无止。临摹和创作总是并行共进、相互补给,全过程都是在锤炼基本功,全过程也都在寻求表达自己的方式,没有完美。

 

临摹经典法帖是书法学习的唯一途径,而创作是检验临摹效果的最终方式。所以在临摹中要自己设定课题,带着问题意识进行临摹,而非简单描摹,追求形似。这是一个不断深入、层层进阶的过程,面对经典能够观察、体会、理解到什么,决定了你在创作中能够表现出什么,创作不应该止于具有经典的出处与面目,而应是方法上的综合运用、融会贯通。只有重视方法论的研习,才能够更有高度更加深刻地去理解面目问题。面目其实是在传统的方法、规则支撑下的个性化翻新,能够不拘泥于传统之形而承袭传统之法,这样的作品更具有技术含量与艺术探索价值。

 

我最初几年的书法创作靠的是胆量、是狠劲儿,所以书法风格非常豪放,大家看了都认为是男性的作品。但随着学习的深入、水平的提升,懂得越多越“胆小”,于是我从以前很少涉及的楷书、篆隶等较为内敛稳重风格的经典中去扎实自己的书写技法,强化书写细节的训练。

 

书法学习是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,每个阶段都会有瓶颈。解决瓶颈的办法并不只是大量的书写练习,反而有时需要停下来,从其它方面去补充营养,如绘画、篆刻、阅读……“字外功夫”是促进书法进步的良药。

 

习书十多年来,我深刻体会到书法研习中抽丝剥茧般的艰难深入,点滴进步都实属不易。能让我坚持下来并充满信心的原因只有一个:即跨入经典书法审美的门槛并觅得正确学习方法的钥匙。即使创作中存在再多的问题,我也知道自己缺少什么,需要补足什么,这样努力便有了方向。明确了方向,人才能勇往直前,所向披靡,无怨无悔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

攻玉斋山石徐磊

 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热评推荐:
陈幼白

陈幼白先生1944年生于北京,在天津度过青少年时期,是喝海河水长大的艺术家,1996年移居美国纽约。

何水法

何水法,1946年8月生于杭州,198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画研究生班。

忽培元

忽培元,1956年生,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, 中国书画宝库艺委会副主席。

吴初伟

吴初伟,男,1947年出生,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人。